近400年海南岛至少下雪8次,明清小冰期有多“冰”

 行业新闻     |      2023-05-01 00:21

欧宝·体育(ob)官方app下载 - App Store

本文摘要:今天我们继续聊聊有关冰雪的话题。海南岛会不会下雪呢?许多人会说,海南岛怎么可能下雪?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,终年太阳高度照射,夏无酷热,冬无严寒,年平均气温在22℃以上。这样的温度,应该是不会下雪的。 即即是2008年的雪灾,往南也只是影响到了广东,这离海南岛还隔着一个海峡呢!不外,现实中总会有颠覆认知的事情发生。历史上海南还真的下过雪。 近400年时间,海南岛一共有8次下雪记载。明正德丙寅年,也就是1506年,文人王世亨留居海南万州(今万宁市)老家。

ob欧宝官网体育app

今天我们继续聊聊有关冰雪的话题。海南岛会不会下雪呢?许多人会说,海南岛怎么可能下雪?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以南,终年太阳高度照射,夏无酷热,冬无严寒,年平均气温在22℃以上。这样的温度,应该是不会下雪的。

即即是2008年的雪灾,往南也只是影响到了广东,这离海南岛还隔着一个海峡呢!不外,现实中总会有颠覆认知的事情发生。历史上海南还真的下过雪。

近400年时间,海南岛一共有8次下雪记载。明正德丙寅年,也就是1506年,文人王世亨留居海南万州(今万宁市)老家。这一年的冬天,万州破天荒地下起了雨雪。

王世亨写了一首诗叫《正德丙寅冬万州雨雪》,专门记载了这一情景:越中自古元无雪,万州更在天南绝。岩花开发四时春,葛衫穿过三冬月。

昨夜家家人蓑衣,槟榔落尽山头枝。小儿向火围炉坐,百年此事真稀奇。海南万州下雪,在当地人看来这是百年未有的奇事。海南下雪并非正德丙寅年一例,在今后的近400年的时间里,海南先后发生了7次降雪。

ob欧宝官网体育app

凭据《琼州府志》和各县地方方志,我们摘录汇总如下:①明正德七年(1512年) 万州,是年冬,全州降雪。②明崇祯九年(1636年)临高,下雪三日夜,树木为之尽槁。

③清康熙二十二年(1683年) 文昌,冬大寒,雨雪,海鱼冻死,椰槟尽枯。④清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 临高,冬霜冻。琼山,冬十一月,雨雪,卉木陨落,椰榔枯死过半。⑤清康熙四十二年(1703年) 琼山,冬,天雨雪如霜,若树皆萎,槟榔死过半。

⑥清嘉庆二十年(1815年) 澄迈,冬十一月,天降大雪,榔椰树木多伤。⑦清朝光绪年间(1893年) 海南的琼山都有降雪泛起。

如果再算上1506年的那次,海南在近400年时间,一共有8次下雪记载。下雪只是气候严寒的一个体现,在这个时间段内,海南还发生了寒雨、雨雹、霜降等严寒事件,以致于“百物凋谢,六畜冻死”不停上演。海南雨雪、冰雹的成因比力庞大,笔者是文科生,这件事情不大说得明确。

但有一点可以肯定,海南严寒事件与明清小冰期有关。海南下雪记载发生在1506-1893年间。

这个时间段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。凭据竺氏等人的研究,1400-1900年明清500年间是我国比力严寒的年月,其中1470-1520,1620-1720和1840-1890年间冬季异常严寒。这与海南下雪的时间漫衍基本一致。

小冰期是全球事件。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,约莫从15世纪初开始,全球气候进入一个相对严寒的时期。在欧洲,冰川逐步膨胀,冰舌延伸到草地,而且灾害性洪水多发,农田、山村只能向南迁移。

ob欧宝官网体育app

而在我国,则有一个专门的名字“明清小冰期”,其响应则更为强烈。明代中叶以后,气温进一步降低,华北地域泛起了“夏寒”“夏霜雪”等天气记载,江南地域泛起大面积降雪现象,就连领悟南北的运河也延长了冰封期而无法通行。气候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。以黄河流域为例,天气严寒,住民就放肆砍伐当地林木取暖,造成生态破坏,而且由于严寒,植被再生能力降低,如此形成恶性循环。

森林淘汰,修养水源、固土保沙的作用就弱化,这至少造成了两个影响,一方面上游生态遭到破坏,容易发生旱灾、风沙等自然灾害;另一方面,黄河流域水患增多。总体来看,明朝中后期,旱灾比力频繁,尤其是陕北地域旱灾更为严重。无论是干旱还是洪涝,只要违背通例就会造成农业减产,鼠疫肆虐,加剧了社会的动荡,这为明末农民起义的发作埋下了伏笔。

受严寒影响,北方草原的牧草大面积死亡,活跃在草原的游牧民族也频频南下。明代中叶,鞑靼等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入侵,战乱较多,一定水平上就是受到气候的影响。

而在1640-1700年这次小冰期中的最冷时期,清军则直接南下进取中原。中国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便泛起了。明清小冰期原本是一个气候事件,但更像一个有着弘大主旨的历史事件。

在冰期内无论是气候,还是历史都酷寒到了极点。


本文关键词:近,400年,海南岛,至少,下雪,8次,明清,小,冰期,ob欧宝官网体育app

本文来源:ob欧宝官网体育app-www.sinotransqt.com